近年来,周口市财政局聚焦瞄准我市“临港新城、开放前沿”的发展定位,积极调整支出结构,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拉动作用,支持我市依托临港优势,大力发展临港产业,做大做强临港集聚物流产业,2020年至今,市财政已累计投入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资金超20亿元,累计拨付周口中心港集装箱运输专项奖励资金近5000万元,周口中心港航线网络不断织密,集装箱吞吐量逐年递增,港口影响力、辐射力显著提高。
一、加大奖补政策投入,集装箱吞吐量快速提升
自2020年1月1日《周口中心港集装箱运输专项奖励资金管理办法》实施以来,财政激励效果明显,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屡创新高。2020年周口中心港货物吞吐量350万吨,集装箱吞吐量8064标箱;2021年货物吞吐量686万吨,同比增长51%;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6946标箱,是2020年的三倍。2022年货物吞吐量846万吨,同比增长23%;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0646标箱,同比增长51%。2023年1—5月份,周口中心港货物吞吐量456万吨,同比增长29%;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5944标箱,同比增长112%,临港贸易得到大发展。
二、政策红利持续释放,集装箱航线网络不断织密
政策出台后,政策红利惠及30多家在中心港开展集装箱运输业务的船公司、箱公司、货贷公司等企业,提升了中心港的整体竞争力。《奖励办法》实施以来,周口中心港相继开通了至淮安港、太仓港、连云港港、上海港、大丰港、凤阳港、南京港等7条国内集装箱航线和美国洛杉矶长滩港、迈阿密港,非洲加纳TEMA港,印度蒙德拉港,泰国曼谷港,缅甸仰光港、越南胡志明港、菲律宾马尼拉港8条国际集装箱航线,真正实现了箱通世界、货运全球。同时,启动了周口中心港至漯河港、阜阳港快巴航线,培育逍遥港至周口港支线,货物集散覆盖许昌、平顶山、驻马店、洛阳等地,实现了按时、对开、高效、便捷的物流运输通道。吸引了芜湖港、合肥港、扬州港、宁波港等国内主要港口与周口中心港洽谈合作、开辟航线,逐步形成了快速发展趋势。
海河联运业务从淮河到长江,向沿海港口纵深推进,进一步贯通了上下游节点港口,提高了大宗商品运输效率。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迅速,航线不断增加,集装箱箱量大幅提升,货源货种不断丰富,港口服务能力不断提高,政策活力充分释放。
三、临港贸易发展迅速提升,拉动集聚效果显著
集装箱运输的增长态势给地区经济带来全新的发展,已逐渐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调整产业结构的新引擎。通过近年来的市场开拓,周口中心港集装箱业务腹地范围不断扩大,公水联运、铁水联运辐射河南、山西、陕西、宁夏、内蒙古、河北南部等中西部六省市。美国、巴西、阿根廷、菲律宾等十多个国家十多个品种的货物在周口中心港上岸。随着周口中心港港口综合能力、辐射范围、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和扩大,港口集聚效应日益显现。目前,周口中心港已招引临港商贸、物流公司30多家,泛亚、安通、中谷、信风等大型海运公司相继进驻周口中心港,支撑了港口业务量快速提升,保证了箱、船、车等水运业务需求。
因靠近运输节点而使费用降低带来的成本优势,吸引了大量外向型产业聚集,相继引进了投资145亿元的益海嘉里(周口)现代食品产业园、投资54亿元的粮食产业园、投资30亿元的豫东能源储备中心、投资20亿元的周口中心港仓储物流园等13个项目落户临港开发区中心港区,2023年1-5月份,临港商贸额达9.6亿元。
四、积极构建公铁水多式联运枢纽体系,加快集疏运体系建设。
在实体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时期,各类货物运输需求发生较大变化,航运市场的变化,既为枢纽港做大做强提供了机遇,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。周口市财政局紧抓机遇,大力推动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,加快运输结构调整优化,进一步发挥水路、铁路运输比较优势和综合运输组合效率,推动长江沿线港口和周口中心港集装箱、大宗货物等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,以水运为基础的“公铁水”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和多式联运场站体系正在加快完善。
下一步,市财政局将继续加大对内河航运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,着力完善交通建设投融资机制,做好内河航运等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运作,特别是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我市内河航运开发,实现筹融资渠道多元化。